宜贝科技 内部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2947|回复: 0

富士康事件之我见III

[复制链接]
Scott 发表于 2010-6-4 16:34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发信人: jugojl (MINTDD), 信区: GuoJiXue
标  题: 富士康事件之我见III:中国工资水平在全球排在什么位置 未来如何发展
发信站: 水木社区 (Fri May 28 16:53:36 2010), 站内

在这次富士康事件中,充斥着“中产惊诧论”。有人惊呼,富士康基层普工1800-2000
的收入,本田普工1500的收入,不堪入目,还有人说,中国产业工人群体工资水平全球
倒数第一?

这种没有任何事实基础的话也好意思说的出来。

那么,中国和国际水平相比,到底是什么样的相对地位呢?

我们从早期的中国产业工人工资水平说起。
在1949年以前,中国的工业产业限于几个外商控制的港口,也就是中国内地与当时的世
界市场对接的对交口,当时典型的工业是上海外资(如日资)的纺织业工厂,其中的工
人主要来源于沪郊、苏南、安徽一带,折合月薪在9-35元(1935年前银元,1935年后法
币)。但必须记住的是这是大国汪洋大海的几个孤岛,占全国人口90%的农民的收入水
平,20年代每户(6人,含地主家庭)平均收入在200元左右。商业学徒仅为每月0.3-1
个银元。其时1美元=3-4银元,美国工人月薪在50-150美元。同时期日本30年代农户5人
户年收入为1300元日元(3日元=1美元),当时日本工人都来自农村,可以据此估算出
日本产业工人大致水平。

二战以后,中国在建国初将工资水平折合成米量(因为国民党留下来的通货膨胀心理恐
慌,所以需要折合成实物稳定人心),再在这个米量的基础上增长1倍(国民党40年代
的通货膨胀导致工人实际收入比30年代降低了不少),作为新中国工业工人的收入水
平。可见这个水平是比较照顾劳动人民的。这就是50年代上海工人月收入在70-120元人
民币的由来,而低级知识分子、教师-医生等专业人士、干部的收入水平比熟练工的收
入水平要低。之后,调动了大批上海熟练工到内地省份当师傅,培训农村招收的新工,
新工的收入水平大概为熟练工的1/3-一半。这个收入水平长期稳定一直到70年代末。其
时人民币汇率在2-3人民币收兑1银元,3.5-4元人民币折合1美元,这个汇率到1980年调
到了1.6元人民币=1美元,这是一个偏高估值的货币。所以,到80年代中后期,是在50
年代的人民币收入水平上开始和国际收入的靠拢进程的,而同期人民币汇率又有较大幅
度的降低(1992年已经低到黑市价格1美元等于8元人民币的地步)。

一边是以50年代名义水平为基础的工资,一边是人民币汇率从70年代末高点的迅速贬
值,这就是到90年代初,中国内地工资水平和国际产业工资水平出现巨大鸿沟和“套利
空间”的历史背景。

同时期,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呢?

二战结束后的黄金时代是美国普通工人、职员收入大幅提高的时代,二战结束后男性员
工收入在每月200美元;60年每月350美元,70年每月550美元,80年每月1000美元,90
年每月1800美元,00年每月2200美元,70年代末是工人阶级相对社会地位的巅峰时期,
当时美国蓝领工人和白领职工的社会地位最高,年薪在1.5万美元左右,还能享受相对
低廉的社会房屋租金或价格合适的郊外房产。华尔街和其他管理咨询公司和国内其他行
业、阶层收入拉开距离是从80年代开始的,同时期是美国科技行业的兴起,先后有80年
代的杠杆收购、垃圾债券、私募收购基金、股市收购兼并流氓浪潮,90年代的互联网-
3G泡沫浪潮,0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、衍生品大爆炸,最后走到了危机前的样子:常青藤
高校毕业的学生有70%-90%去了券商和咨询公司。这个行业的毕业起薪(危机前的2007
年),在纽约是8万美元,在香港是47万港币。

到60年代末,日本的初中毕业的青年工人工资起薪水平在每月2.8万日元左右,折合77
美元。普通职工收入60年代后期6万日元,70年代前期为13万日元。折合167-422美元,
到70年代末是20万日元,折合800美元。这个时期,日本出口和内需都大幅度提高。到
泡沫经济破裂以后,日本就走上了单纯依靠对外出口拉动的道路,工资收入也长期停滞
不前甚至倒退。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了大量劳务派遣工,每月工资水平在10-20万元
日元(也就是退回到70年代的名义收入水平)。因此,广东本田事件的日本派遣人员如
果月收入达到中国本田工人的50倍,也就是每月7.5万元人民币(90-100万元日元)的
水平的话,那实在是日本人中的幸运儿。

韩国产业工人的收入,在75年左右的时候是每月50美元,87年的时候大概为120美元。
到80年代末-9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产业开始遭遇韩国的冲击的时候,产业分析家的大体
印象就是韩国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大概为美国的1/10。韩国的工人群体主要来自于农村民
工、城市贫民。在韩国形成类似于中国东莞的工业城市(例如蔚山、龟尾等地)。韩国
人80年代收入低,劳动时间长,在韩国企业内部执行的是带有严重等级划分的阶层制度
(比如企业老总叫“君主”,普通农民工叫“臭工”),教会借机进入底层工人群体形
成斗争性集团,最后以社会尖锐对立收场(如双龙汽车厂的最后结局)。韩国人“抖起
来”的时间很短,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,韩国式产业格局才刚刚基本成
型。1997年以后,韩国往两极发展,一面是出口型巨型企业(主要即三星电子、LG电
子、现代-起亚汽车三家企业)持续膨胀,另一面是金融自由化,搞带有高利贷性质的
服务业,而韩国人的最低收入基本停滞。韩国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中国内地城市差不了多
少(比如,摆摊练摊的,卖烤肉串的……所以,北京五道口的华清家园发展成那样子是
一点也不奇怪的)。一些中国中产小资跑到海外自助游的时候碰到的大批韩国年轻人,
其实是韩国社会的底层群体(学生、失业-半失业青年、教会人员等)。他们大概是从
2000年以后大批出现的,是在韩国传统的企业内部升级体制已经容纳不下新的人群的时
候再开始在海外泛滥的。韩国的城市最低工资目前是72-78万韩元,折合3700元人民
币。

台湾的收入发展历程,前30年(60-90年)和韩国差不多。也是到89-90年左右达到每月
10000-15000台币(每月250-400美元)  只不过台湾在87-90年经历了一次疯狂的股市
投机泡沫——那是台湾最疯狂炫富的时代,对于台湾来说,这也算是因祸得福,自那以
后台湾人就不可能通过投机造富,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产业特别是科技类产业。台湾在80
年代的产业地位和东莞差不多,整天生产电路板电线,90年代是发展的最高峰,一方面
本土半导体代工、液晶等产业开始崛起并成熟——带来的就业还留在岛内,一方面又享
受了大陆开放低端轻工业、电子制造业的“套利红利”,吃了大量的剩余。台湾人名义
收入最高的时点是1999-2000年,也就是陈水扁上台前。之后台湾就开始走下坡路,留
在本岛的人口的按新台币计算的名义收入长期停滞或不断下降。有能者纷纷搬到大陆
(上海、苏南、东莞等地)“发展事业”,本岛人口经过不断逆向选择,除了半导体代
工和芯片设计企业外(也开始加速流向大陆),无特别科技技长的普通人民只能靠大陆
中上层群体旅游消费来注入经济刺激。台湾主要城市已经十几年没有城市面貌的更新,
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,突然间一夜冒出来大批的国际高档酒店和别墅,据说客户群就
是中国大陆的旅游人群和在大陆事业有成的台商。

东南亚大概在70年代末起从美国承接轻工业的外包生产,从80年代起从日本承接家电、
电子部件生产,个别有雄心的国家(如马来西亚)有国家投资的工业企业(如
Proton)。到90年代早期,形成规模的东南亚出口加工业的收入水平在每月100-150美
元(马来西亚最高,泰国次之,菲律宾次之,印度尼西亚最低)左右,低于墨西哥同期
的水平,高于中国当时的水平,和中美洲的危地马拉、萨尔瓦多类似。东南亚、墨西哥
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前 世界产业代工接力棒的最后一站,随着1994年中国人民币汇率
贬值工业化戛然而止。由于中国从90年代末到2004年左右农民工收入停滞,所以这些国
家的产业也停了近10年。直到2004-2009年中国底层收入迅速提高,东南亚国家才成为
代工产业的选择地,只不过这个时候代工的老板已经不只是日本、美国或者韩国、台湾
的企业,还有大批中国本土企业也加入其中,在东南亚布厂。目前,泰国产业工人的薪
资水平略高于广东民工(但泰国中产的收入水平已经比不上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
层,只相当于中国三线城市的中产水平);菲律宾、印尼和越南的薪资水平低于中国。

由上可见,中国底层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大约相当于韩国、台湾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,
中产阶层的收入生活水平已经接近或略低于韩国、台湾现有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。实际
上,从产业的角度来说,收入的提高就是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在国际之间不断转移外包
的过程。日本的纺织业是在50年代一度发展起来的,美国、西德的纺织业维持到70年代
以后,也就外包到了墨西哥、南斯拉夫、匈牙利、韩国、台湾等地,这些地方中成功的
如韩国、台湾,则在80年代中后期将这些产业继续转移到东南亚、中美洲,不成功的南
斯拉夫等国则被政治动荡打断,90年代中期以后,中国吸收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各类产
业。

那么下一步,中国的总体收入水平会如何发展?

从底层收入来说,预期中国的底层收入将随着内地的内生循环发展而快速提高,在未来
一个10年城市底层大众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达到月收入3500-5000元人民币(4元人民币
=1美元)是完全有可能的。先成衣业,再纺织业,以及家电整机制造业等部分低端产业
逐渐转移出中国会在未来5年内非常明显。当然,年轻人口群体的迅速萎缩将非常明
显,人口政策将必须及时的调整。

那么,下一步承接这些部分低端产业的国家是谁呢?

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对象,下一步比较有可能成为备择对象的,是年轻人口众多又有一定
文化基础的国家,最理想的国家可能是中东的贫穷国家,而后是南亚国家,包括印度。
在中东的贫穷国家里,最有可能的是埃及和伊朗两国,在南亚国家里,中国选择的发展
对象可能是孟加拉国,而印度将成为中国官方遏制而中国企业经受不了诱惑而竞相进入
的国家。

有人可能会以为印度某些产业工人的工资高于中国(印度纺织工业竞争不过中国就拿这
个当理由,其实,印度是差在技术水平上)。其实这是因为当地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化,
人口的大部分还是“非人”(就是那种每天背50公斤包走20公里才拿到10块人民币报酬
的临时工),能够成为产业工人的人反而是农村出来的“贵族”。真正的工业化,需要
将印度9亿“非人”变成人。

至于埃及,当地游荡着大批无业人口,普通大学生进入文官队伍的收入大约在200-300
埃镑左右,公务员的平均收入是400埃镑(1埃镑=1.2人民币),派到中东石油富国的打
工侨汇是国民收入的重要部分。可以断定,埃及已经进入中国90年代初的状态。美的已
经到埃及考察,开始建厂。伊朗的情况也颇为类似,只不过该国陷入政治动荡,带来了
不少的不确定因素。

可以预期,2010-2018年左右,随着中国部分产业的逐渐外移,部分中东穷国、孟加拉
国等国将启动轻工业化以及电子代工业的进程,再到晚一些时候,南美如委内瑞拉,非
洲如埃塞俄比亚也将启动类似的进程。

换句话说,我们正处在中国带动全世界启动现代化、工业化的大门口。

这可以说是西方200年来都没有实现的成就。中国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工业化成果散步到
全世界,而不是像西方国家在50-70年代那样趋向于形成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二元
全球结构。
--

※ 修改:·jugojl 于 May 28 16:58:47 2010 修改本文·[FROM: 115.171.5.*]
※ 来源:·水木社区 http://newsmth.net·[FROM: 115.171.5.*]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山东宜贝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( ICP XXXXXXX )

GMT+8, 2024-10-1 12:00 , Processed in 0.021765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